欢迎访问池州市林业局!
林业概况 / 池州市林业概况

池州市林长制改革和林业工作纪实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林长办 发布时间:2021-03-15 17:16
[字体:  ]

2020年,池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精神,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动力,紧扣“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目标,探索推进林长制示范区创建,聚焦生态保护和林业建设重点工作,细化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任务举措,不断推进全市林业工作跨越式发展。全市各级林长1793人,全市5个县区(管委会)、56个乡镇、636个行政村全部制定出台了林长制工作方案,实现了林长制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市林地面积55.2万公顷,有林地面积49.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0.38%,林木绿化率68.43%,活立木蓄积量3145万立方米。

一、坚持治护并重抓护绿

  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至19处、面积增加135.96公顷,14个遥感监测问题点位全部排查整改到位,办理生态环境部下达涉林生态环境赔偿线索41宗,对林地变化图斑进行核查,核实全市公益林区划275万亩、天然商品林区划63.66万亩。推进升金湖保护区退耕还湿、退岸还林,截至目前,已完成拆除人工养殖围网75万米、管理用房7000平方米,清理船只2300余艘,支付年度补偿金1500万。

二、坚持量质共进抓增绿
  创新实施林木良种和新品选育激励机制,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开展“建设殡葬林推行生态葬”试点工作。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7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32个。完成营造林79.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其中,人工造林2.9万亩、封山育林9.5万亩、退化林修复12.3万亩、森林抚育54.8万亩;义务植树460万株;建设林长林2000亩、水口林22个。编制池州市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绿化提升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完成长江岸线“添新绿”4699亩,池州市长江岸线青年林项目入选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十大青年林项目。

三、坚持攻防结合抓管绿
  严打毁绿破绿行为,开展打击非法侵占林地、非法开垦林地、滥砍盗伐林木等违法行为集中攻坚行动,共查处涉林案件350起,林区秩序稳定。编制公益林优化调整方案,全面核实“十四五”期间拟设矿权,确保公益林总量平衡。强化防火防害,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11‰,九华山风景区连续34年无森林火灾;对全市重点古树名木实施“一树一策”管护,加强与黄山毗连区域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控工作。开展“2020守护餐桌安全行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网剑行动”等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妥善处置禁食野生动物3.3万只(头),兑现退出补偿资金3437万元。 

四、坚持上下同步抓用绿
  建设线上“用绿”平台,开展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二期建设,2家企业4种林产品成功通过首批国家森标产品认定。培育线下“用绿”主体,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林业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和做大做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进国际竹藤中心与安徽鸿叶集团合作,创建国家林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第六批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家、第二批省级示范家庭林场10家、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6家。

五、坚持破立并举抓活绿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44家,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出台含林业产业在内的池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探索建立林木采伐“放管服”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创建示范扶持政策,对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水口林建设实施奖补,强化科技支撑服务扶持政策,支持拓展营销市场扶持政策,实施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政策,将林木所有权、荒地、荒沟、荒丘、荒滩“四荒”纳入《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0年版)》,全年纳入公共资源交易7笔623.75万元。累计促成“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6926.89万元、其他涉林贷款8000万元,新引进林业产业项目140个、到位资金13.7亿元。开展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贷款,全市政策性森林承保率100%,开展林业特色险11个品种,保费收入1529万元,位居全省第一。紧扣林字抓旅游,大力实施“林业+康养”,推出森林康养旅游线路产品,推进全域森林旅游业发展。参加首届长三角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举办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暨池州养生“硒”游季活动,推进“交通+旅游+驿站”美丽公路建设,重点打造九华山森林特色小镇,石台西黄山富硒农旅度假区森林康养基地获批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石台县和青阳县将军村入选全国生态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六、坚持探索创新建示范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压实先行区建设责任,全力推进示范先行区建设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湿地分级管理制度。调整完善升金湖管委会领导班子,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管委会主任。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管控机制,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二是探索建立湿地资源确权统一登记制度。制定全市湿地资源确权统一登记制度工作方案,2021年正式启动确权统一登记工作。三是试点建立湿地水位调控制度。建立升金湖生态用水黄湓闸、姜坝闸分时段水位调控机制,统筹协调水资源平衡。升金湖水质由Ⅳ类提升为Ⅱ类或者Ⅲ类,湖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提升,越冬候鸟数量增加明显。四是摸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升金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8亿元。植被修复4950亩,湖滩地修复19500亩,农作物损失补偿和土地流转共计面积约35000亩,涉及农户4665户,经济损失补偿7802.2万元。五是试行建立森林旅游示范机制。编制《池州市森林旅游示范市建设规划》《池州市旅游风景廊道体系规划》《旅游示范区先行区-东九华森林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等,新增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个,积极开展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基地建设的试点示范。与浙江省衢州市共同签署加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建设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建立区域联合推进森林旅游示范市建设合作长效机制。2020年,全市森林旅游接待游客2301.76万人次,旅游收入144.8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364.3亿元。六是创新林木采伐“放管服”管理机制。以青阳县为试点,制定林木采伐“放管服”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创新林木采伐管理机制,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严格重点区域监管,强化便民服务措施,提高审批效能。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起始之年,也是林长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全市林业系统将按照省、市林长制改革和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的总体部署,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全面推进林-业各项工作。

一、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 加快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

  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严格执行印发后的《安徽省林长制条例》《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意见》,健全“五绿”并进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金银森林、活力森林“五大森林行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紧紧围绕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长三角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三个目标定位,推进我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长江大保护综合治理示范点”“林业投融资改革示范点”“森林旅游产业示范点”“‘互联网+林业’改革示范点”四个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林长制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林长制改革监测评价方式。按照《池州市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总体部署,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完善湿地分级管理制度、湿地资源确权统一登记制度、湿地水位调控制度、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森林旅游示范机制和林木采伐“放管服”管理机制,发挥生态优势,坚持精准施策,加强系统集成,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中先行先试作示范,在服务全省示范区建设大局中先行先试作示范,在聚力体制机制创新中先行先试作示范。 
  二、加快国土绿化步伐 做好长江岸线绿化提升
  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持续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31个,做好生态保护修复、造林绿化攻坚、森林质量提升和绿色产业富民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将造林绿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实施乡村美化工程,在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上下功夫。加强林木种苗行业管理,整顿和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加快发展珍稀树种、苗木花卉等绿色富民产业,全面提高林木种苗质量。抓好退化林修复,大力培育针阔混交林、异龄复层林,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工作。积极落实国家储备林区划、设计、实施等各项工作,确保国家储备林项目有序推进。进一步抓好抓实长江岸线绿化提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在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沿江绿化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开展长江岸线(池州段)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工程,构筑长江流域生态屏障,打造精品亮点工程,严守“1515”三道防线。 

三、做好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 巩固环保督察整改成果
  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制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保护地管理体制,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自然保护地,探索创新相应的保护管理制度,实现系统保护、完整保护、严格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落地见效。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对我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的批复,进一步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政策的对接工作,落实自然保护地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功能分区的优化,加快做好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新编、修编,完成杏花村省级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工作。按照相关法规和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设立界桩、界碑和警示标牌,完善全市自然保护地数据库。加强自然保护地机构队伍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巩固环保督察整改成果,进一步落实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常态化开展巡查巡护机制,结合开展“绿盾”专项行动。 

四、加强林业资源保护 强化林地使用审批管理服务
  完成2020年度森林督查问题图斑整改,开展2021年森林督查下发图斑、长江经济带适时图斑现地核实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毁湿等违法行为。扎实推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做好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与国土“三调”衔接工作。完成公益林和天然林区划成果核实,全面落实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任务,谋划推动公益林、天然林区划落界,及时更新公益林、天然林界定书。完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完成“十三五”森林年采伐限额执行统计总结,严格执行“十四五”森林年采伐限额相关制度。按时序进度开展市重大项目(青阳宝镁、贵池横山、池州长江公铁大桥等)使用林地报批工作。 

五、做好林业灾害防控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灭火一体化管理体系,协助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完成九华山地区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三期项目验收,推进“防火码”应用,广泛推广“互联网+森林防火督查”系统,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全力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大力推进与黄山等毗连区域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深度参与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做好2022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和入库工作,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2020-2021年度除治工作,开展春、秋季松材线虫病普查及全年监测工作,持续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清风行动”、打击野生动物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和打击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专项行动,形成打击破坏野生动物犯罪行为合力,持续做好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单位退出后转产转业。加快推进林业执法队伍建设。 

六、深化林业重点领域改革 创新金融服务机制
  贯彻新修订的《安徽省林权管理条例》,稳定集体林地承包关系,深化林业“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落实财税扶持、优化金融保险、探索建立林地使用、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健全创建示范、强化科技支撑服务、支持拓展营销市场,扶持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加大政策引导,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森林保险保额、降低森林保险费率、扩大森林保险责任范围,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持续推进林业投融资工作,积极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和五绿兴林·劝耕贷工作,有效盘活农村林业资源资产,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七、加快绿色富民产业发展 推进林业科技创新
  以培育林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推进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森林食品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木本油料、竹林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全产业链木竹加工体系,持续推进木塑外墙材料加工、“以竹代塑”竹吸管等系列竹餐具产品加工、生物质气化发电、家具制造等新材料、新产业项目,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建成一批林业高质量示范园和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彰显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品牌效应,助力乡村振兴。健全特色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完善“一林一技”科技服务制度,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应用,推行“一周一技”在线服务,加快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二期项目的推广使用,谋划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三期项目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