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林业局!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专栏 / 双拥共建专栏 / 市林业局双拥工作动态

学习2022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上海浦东新区三栖退役军人应急救援保障服务队集体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新民网报 发布时间:2022-09-30 09:16
[字体:  ]

    这支专业救援队成立于2018年,于2020年成为浦东新区正式纳入应急局下属管理的救援队伍。队伍主要划分为高空救援分队、地震救援分队、水域救援分队、防疫救援分队等,是上海唯一一支整合消防特勤、武警战队、解放军特种大队、国家应急救援队等各兵种退役军人组成的公益救援队。

    “我们虽然已脱下了军装,但是换装不换心,退役不退志,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和顽强的战斗作风。”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去年7月,郑州遭遇罕见的水灾之时,三栖救援队应召出征,作为第一批赶赴灾区的民间专业救援力量全程7天转战3个重灾区,成功转移受困群众6000多人,其中孤身智障人员1名、孕妇7名、未满月婴儿2名。最困难的时候,队员三天三夜都泡在水里。

    25名专业救援队员一抵达救灾现场,就开始实施救援行动,直到连续作战24小时后才出来补给,期间所有队员没喝一口水、没进一粒米。

    当时通信几乎全部中断,大部分队员从进入灾区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看到汹涌的洪水夹杂着被冲毁的物品,一浪高过一浪,街道变成了汪洋大海,城市变成了雨中孤岛,雨声、撞击声、哭喊声一片,所有人心情既惊恐又沉重,更有着再坚持一下,就能多救一个的紧迫感。

    救援队通过随车运到郑州的7艘救援艇,在现场不分昼夜、马不停蹄地运送被困群众和物资,几天下来,他们自己都数不清救了多少人,只看到3艘救生艇已被水中的树枝和杂物刮得面目全非了,队员们的腿和脚底板被洪水浸泡烂了,身上更是被划得伤痕累累。

    救援队队员高航接到救援通知时正在外地参加培训,离郑州最近,最先抵达了灾区。在没有装备和救生衣的条件下,单枪匹马只身投入到救援工作当中,直到第二天晚上他才借了群众的手机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与大部队汇合后,他也没有休息一分钟,随即又和其他队员一起,在中牟县富康嘉苑小区和一建材厂内先后救出1000多名群众,随后几天,他又和队友们一起在河南先后救出被困灾民达6000多人。

    “救出过未满月的婴儿,还有身怀六甲的孕妇,首次完成了陆海空联合立体救援。”所有现场队员都很辛苦,队长邹志坚主动留在没有电的危楼里协助转移,最后一个撤出;副队长高航为了在内涝中迅速转移受困群众,让群众坐在他的肩上,1.8米的大个,水都没过了他的胸膛;队员廖浩为了不让未满月的婴儿着凉,在救生艇中全程保持着以身挡雨的姿势……

    “没有生来的英雄,只有无畏的选择”。说到救援队和战友们,队长邹志坚都倍感骄傲和自豪。“上海的民间救援队里面,我们能达到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也是上海唯一南征北战,具备跨省调动资源能力的队伍。”原本想着春节后留在上海喘口气,“没想到,我们的家门口出现了紧急情况。”

    今年3月初,上海疫情日趋严重,救援队迅速招募了500余名应急救援队员,连续70多天奋战在抗疫一线,足迹遍布浦东新区、闵行区、徐汇区等5个区、8个重点街镇,为小区、商业、工厂、企业等200多单点项目,提供防疫消杀、定点布控、街区巡查、防疫培训等服务工作。

    3月的上海温度已达二十七八摄氏度,无论身处室内室外,队员们都要穿戴整套防护服,背着重量超过40公斤的装有消毒剂的专业消杀机,不间断地重复弯腰和起身动作,进行消杀作业。一天要重复爬二十多个楼栋,汗水一天能浸湿好几遍,为了少上甚至不上厕所,他们连水都不敢多喝。由于长时间超负荷消杀,有的队员上下楼梯都要扶着楼梯一步步艰难行走,头昏脑涨,出汗虚脱是常有之事。

    队员们往往是连续作战,有时候消杀到自己街道甚至小区,也没办法回去看一眼,基本上晚上睡四五个小时,第二天就起来接着干。最长的一次,队员们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累了就在马路边眯一会儿,是退役军人的战斗精神、意志品质,支撑着队员们顽强战斗下去。

    整个救援队都是志愿者,不拿一分钱工资,消杀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反而是需要自掏腰包购买一些物资,徐俊个人就已经拿了将近40万元出来。疫情封控期间,救援队还派出队伍给老人配送过靶向药,给孩子送奶粉,总之,尽最大努力和一切可能为疫情防控作贡献。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作为上海土生土长的一支地方救援志愿者队伍,救援队除了参加全国和其他省市的救援任务之外,也致力于在申城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和救援行动。在龙舟赛上,在每年119消防日,他们都会走进街道、社区、院校为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传授灭火器使用方法和火灾逃生技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