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林业局!
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聚焦

池州日报:古树名木“老有所养”留住乡愁记忆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22 10:40
[字体:  ]

 □通讯员 丁满莲
  “古树群自修复保护后,越来越有生机了,看着就让人感到欢喜!”8月14日,在葛公镇永正村潘家风水堤古树群,70岁的丁大爷指着苍翠挺拔的古树开心地告诉笔者,林间设置了仿木围栏、青石板步道、台阶等,他和村里人空闲时间就爱在这里休憩、聊天。
  据悉,该古树群已有300多年历史,现有挂牌登记二、三级保护古树12株。2022年,针对古树树身缠满藤蔓,出现病虫害、空洞等情况,县林业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历时3个月,进行填堵树洞、治病防虫、灌水施肥等保护性修复。
  “修复古树群,村民都全力支持。”正在巡查、检测古树健康状况的古树群专职管护员潘四平介绍,原先,古树群旁有两处闲置小屋,为给古树生长腾空间,户主主动进行了拆除。有株古树长在路边,在道路硬化施工中,大家一致同意采取沙石替代的方式,确保土壤透气性。
  古树名木不仅是珍稀的绿色“活文物”,更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记忆。
  在葛公镇省级传统古村落徽道村,伴着潺潺流水声,镇林业站站长余兵旺正和村级林长、村党支部书记王有芳,谋划河滩上的古树群修复事宜。
  “河水长期冲刷,导致这些古树树根裸露。我们将古树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河道治理等有机结合,精心制定‘一树一策’修复保护方案。”余兵旺说。
  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古树资源丰富,现有挂牌古树1160株,树种主要有银杏、南方红豆杉、罗汉松、黄檀、黄连木等,其中一级古树16株、二级古树203株,古树群10个。   
  近年来,东至县为每株古树名木量身定制“身份证”,标明树种、保护等级、管理员等信息,全部录入全国管理系统。全面落实古树名木“一树一档”“一树一长”“一树一技”“一树一警”“一树一员”管护责任并购买保险。按照“一树一策”修复保护方案,投入200余万元资金,对14株急需救护的一级古树、4个古树群,进行科学修复,精心打造“一树一景”的特色景观。
  “我们正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模式,让古树名木在‘老有所养’中焕发新光彩。”县林业局造林绿化股股长赵自明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