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玉
秋日下的月亮湖湿地波光潋滟,“大白”和“小白”穿过层层芦苇,来到核心湖区的浅滩,或漫步嬉戏,或低头觅食,平静的湖面顿时鲜活起来。
“大白”和“小白”是国网安徽电力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的志愿者救助的一对东方白鹳,大家亲切地称呼它们“大白”和“小白”。位于主城区平天湖湿地公园里的月亮湖湿地是它们的“新家”,在这里,它们有自己的笼舍,笼舍里有定期投喂的泥鳅和小鱼,笼舍外有大面积的湿地和茂盛的水草供它们嬉戏觅食,还有志愿者们24小时“线上+线下”的守护。东方白鹳因繁殖分布区域狭窄,目前数量稀少,已处于全球濒危状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着“鸟中大熊猫”的别称。
去年2月和5月,“大白”和“小白”因翅膀受伤,在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被志愿者救护。“志愿者在升金湖湿地发现它们时,它们的初级飞羽被折断,受伤很严重。幸运的是,我们的就地保护工作得到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国网安徽电力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负责人汪湜说,为了更好地救治它们,“小白”被留在池州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大白”则被送往位于黄山市休宁县的皖南国家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养护,它们均已痊愈,并逐渐恢复了野外生存能力。
“对‘大白’和‘小白’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它们回归大自然。‘大白’和‘小白’在哪里安家最合适呢?”这一度让汪湜和志愿者们犯了难。正在此时,平天湖湿地公园保护处发来邀请。
“月亮湖湿地是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1500余亩的湿地内动植物资源特别丰富,尤其是莲藕、芡实、小鱼、小虾等,为候鸟提供了食物;茂盛的芦苇等水生植物,也为候鸟提供了隐蔽之所。去年秋天这里就来过近700只小天鹅。”同样热心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平天湖湿地公园管理处副处长尹莉与汪湜一拍即合,就让月亮湖湿地成为“大白”和“小白”的“新家”。
在平天湖湿地公园保护处的支持下,一座半开放式的木制笼舍在月亮湖湿地的一处水边搭建完成。笼舍到中心湖区的芦苇丛,被志愿者们修剪出一条宽阔的道路,引导它们自行觅食。随着候鸟迁徙季的来临,“大白”和“小白”顺利通过相关专家的体检,入住“新家”。
“我们为‘大白’和‘小白’订购了眼罩和卫星追踪器,这些装备在我市野生动物救治工作中系首次使用。”汪湜介绍,为了降低它们二次受伤的概率,在运送过程中志愿者会给它们戴上眼罩,避免它们受到惊吓;而佩戴卫星追踪器,则可以监控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状态,如它们遇危险,可及时得到二次营救。
“接下来,我们每天会定时进行人工投喂,如果它们状态良好,就会打开笼舍的门,引导它们回归大自然。”汪湜说,大白和小白在池州的故事并不会就此结束,希望它们能够适应月亮湖湿地的生存环境,安心在此越冬栖息,“另外,我们后期会对‘大白’和‘小白’做DNA鉴定,希望它们是一雌一雄,能在池州繁殖下一代,并能看到它们的下一代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