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池州段)野外巡护巡查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一套融合5G通信、无人机巡航与智能分析的科技防护网络,正有条不紊地在江面上铺展开来,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市长江生态保护工作迈入“智慧巡护”新阶段。
3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东至县胜利镇江心洲的无人机机场施工现场,安徽移动池州分公司与安徽北斗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调试。作为江豚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片水域栖息着超过40头长江江豚,新落成的无人机机场通过浇筑增高台面解决了复杂地形带来的监测难题。“我们采用的M3TD无人机配备了变焦、广角、热成像三镜头系统,能够在昼夜不同环境下持续观测。”安徽北斗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查成鹏介绍,该设备不仅能实时捕捉江豚活动影像,还能通过热成像技术监测夜间水面动态,为研究江豚生活习性提供宝贵数据支撑。
在不远处的项目交付现场,安徽移动池州分公司东至营业部负责人曹发根正带领团队检查通信线路。他告诉记者,技术团队将建立定期巡检机制,确保设备全年无间断运行。“这套系统可自动识别江豚活动轨迹,极大提升巡护效率。相信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时特性,加上AI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帮我们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监测体系。”曹发根说。
根据规划,整个长江池州段将部署2座无人机机场和18个高清监控点,形成水陆空立体监测网络。项目投用后,预计每日通过无人机自动巡护可监测江豚30余头次,配合人工岸线观测可达35头次。这些数据将实时传输至后台,为科研人员研究种群分布、行为特征提供精准依据。“未来,我们还将与多所高校合作,利用数据共享开展联合研究。同时,开展自然教育展览、公众科普活动,让更多市民通过科技镜头直观感受江豚之美,激发全民参与长江大保护的热情。”安徽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池州管理站钟礼君表示。
3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东至县胜利镇江心洲的无人机机场施工现场,安徽移动池州分公司与安徽北斗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调试。作为江豚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片水域栖息着超过40头长江江豚,新落成的无人机机场通过浇筑增高台面解决了复杂地形带来的监测难题。“我们采用的M3TD无人机配备了变焦、广角、热成像三镜头系统,能够在昼夜不同环境下持续观测。”安徽北斗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查成鹏介绍,该设备不仅能实时捕捉江豚活动影像,还能通过热成像技术监测夜间水面动态,为研究江豚生活习性提供宝贵数据支撑。
在不远处的项目交付现场,安徽移动池州分公司东至营业部负责人曹发根正带领团队检查通信线路。他告诉记者,技术团队将建立定期巡检机制,确保设备全年无间断运行。“这套系统可自动识别江豚活动轨迹,极大提升巡护效率。相信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时特性,加上AI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帮我们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监测体系。”曹发根说。
根据规划,整个长江池州段将部署2座无人机机场和18个高清监控点,形成水陆空立体监测网络。项目投用后,预计每日通过无人机自动巡护可监测江豚30余头次,配合人工岸线观测可达35头次。这些数据将实时传输至后台,为科研人员研究种群分布、行为特征提供精准依据。“未来,我们还将与多所高校合作,利用数据共享开展联合研究。同时,开展自然教育展览、公众科普活动,让更多市民通过科技镜头直观感受江豚之美,激发全民参与长江大保护的热情。”安徽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池州管理站钟礼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