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林业局!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石门高氏:“十教”家训滋养一方文明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21 09:49
[字体:  ]

    春日漫步在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这座千年古村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村东崖壁“魁”字摩崖石刻与村口“苦”字型船形建筑遥相呼应,青石板路蜿蜒至村中的高氏家风馆。馆内悬挂的“十教”家训——“正心、立志、端品、固根本、习常业、读正书、知律例、识时务、解危难、素位而行”,将修身治学与家国责任融为一体,历经千年传承依然熠熠生辉。
  石门高氏先祖原居于中原宋州谷熟县高阳村临岐集(今河南商丘一带),东晋元兴二年(403年)因北方战乱,迁至池州,最终在九华山西南麓的白沙岭下石崇里(今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扎根定居。这段跨越两千余年的迁徙史,不仅饱含了家族的生存智慧,更将中原文化与江南风情交融,孕育出独特的村落文明。
  “十教”家训以“正心”为核心,贯穿于家族发展的每个阶段。明朝时期,家族代表人物高与清出任四川简县县令,始终秉持“以仁立政”理念,推行仁政、减免苛捐杂税,深受百姓爱戴。卸任时,同僚共赠“清廉莅政”匾额,以示敬意。归隐故里后,高与清选择在老牛形山下营建归隐堂,以“为官当效老黄牛,深耕不辍,不求闻达”训诫子孙。这种言传身教成效显著,其孙辈中竟有十人同时入仕,成为流传至今的一段佳话。
  “高与清墓地用花岗石砌成八卦形,因清廉之名,数百年来从未遭盗扰,与宗祠共同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是我们家风传承的无声丰碑。”棠溪镇石门村高氏家风馆馆长高天青介绍。
  “读正书”与“解危难”的训诫,在历代族人身上化为实际行动。古有高文靖、高应池于盛世疏财建桥,乱世开仓赈民;高汝德刚正不阿,即便子孙犯法也依法惩处。近代有高炳麟实业兴学,捐资创办女子小学,推动教育平等… …当代家族成员中,十余人次在部队立功,多人获评“安徽好人”“池州好人”;成立志愿团队,参与助老、环保等公益活动500余人次……这些先进事迹,无不印证着高氏族人对“家国同构”理念的坚守。
  淳朴的民风与家训文化交相辉映,赋予石门村独特的旅游魅力。近年来,该村成立旅游公司,对家风馆、实业厅等20多栋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将石门高古村落打造成AAA级景区。“我是自驾到古村落来参观的,这里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山好、水好,空气清新,值得一游。”江苏游客曹朋谊说。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集古村落、民俗文化、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每年接待游客量在35000人左右。”池州市石门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声甫介绍。
  “祖辈的训诫不能停留在纸面,而要刻在心里,落在行动上。我们村设置5个道德超市,鼓励族人行好事、做好人,引领村民崇德向善,敦化乡风民风。”棠溪镇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俊介绍,石门村先后荣获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乡村旅游主题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天下兴。”石门高氏族人以行动证明,传统家训绝非尘封的历史,而是照亮现实的明灯。“十教”家训不仅塑造了族人的品格,更滋养了一方文明,指引高氏后人在新时代续写村庄发展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