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首个工作日,调整后的《安徽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新版名录包括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6纲22目47科147种,分布于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硬骨鱼纲、昆虫纲6个纲。其中省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8种(24种5类),省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9种(46种8类)。
为啥要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做出调整?“调整发布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安徽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相关规定,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每五年根据评估情况对名录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2021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现行《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省人民政府于1992年制定公布,已无法适应当前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要求。
对照省政府1992年制定公布的《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后的《安徽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鼬獾、亚洲狗獾、红头潜鸭、白眼潜鸭等4种野生动物由二级“晋升”一级,新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0种,其中首次列省重点保护昆虫8种,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保护等级有较大提升,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新版《名录》有哪些变化?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1992年省政府公布的《名录》共37种7类,除升级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15种1类)及调出物种(4种)外,其余均继续列入省重点保护。
新增70种野生动物中,有不少市民熟悉或大名鼎鼎的“动物朋友”。省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新增了马来豪猪、三宝鸟、大别山原矛头蝮、黄山角蟾、安徽树蛙等。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新增了凤头鸊鷉、大麻鳽、大白鹭、中白鹭、喜鹊、八哥、银环蛇等。
之所以新出现在《名录》中或“晋级”,原因各不相同。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确定列入《名录》物种及不同保护等级主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重点考虑物种的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二是结合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新受胁等级评价,考虑受威胁程度,如野生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分布范围、生存繁殖能力、受环境因素干扰等情况。“还要考虑近年来在我省发现并被确认的一些新物种。”另外,根据《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及实际情况需要,环颈雉、鹌鹑、棘胸蛙等重点保护仅限野外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