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让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由胡军保副市长亲自领办,我局作为主办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作为协办单位具体办理。经我局和协办单位认真研究和调研,并报经市政府领办领导同意,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国家储备林建设情况
建设国家储备林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对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十四五”以来,我市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关于储备林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全市森林资源禀赋,全面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规划全市到2035年,计划投资300余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285万亩,其中,贵池区71万亩,由池州金桥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运营建设;东至县104万亩,由东至县乡村振兴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建设;石台县60 万亩,由石台兴石集团和北京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运营建设;青阳县50万亩,项目建设方案拟报省林业局批准。全市国家储备林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实施,目前,贵池区一期首批10万亩(计划投入16.45亿元)、东至县一期首批10.3万亩(计划投入11.2亿元)正在实施建设中。截至目前,贵池区已完成林地权籍测绘30宗10373亩,完成林地收储8807亩;东至县已完成国储林林地林木价值评估7.1万亩,完成收储2.8万亩;石台县开展国家储备林拟建地块摸底11.86万亩。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前期项目建设中,我市也遇到了正如您在提案中指出的项目建设保障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营林管理技术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2023年以来,我们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加快金融支持、提升营造林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管理水平。重点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和调度全市储备林项目建设情况,将储备林项目列入市政府重点项目调度;各县区政府相继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储备林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平台公司、林业、水利、农业农村、交通、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形成合力。同时,各县区均成立了储备林工作专班,从林业、自规等部门抽调30余人,实行集中办公,参与储备林项目建设。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专班,负责项目建设具体落实、调度、推进等工作。2023年以来,各县区累计召开储备林推进会30余次,乡镇街道储备林收储动员会20余次,储备林项目座谈会50余次,走访承包大户200余户,开展政策宣传1000余人次。
二是制定项目标准。通过借鉴周边市县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贵池区印发实施《林地流转及林权收储工作方案》和《林地流转林木收储实施细则》,东至县出台《东至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林地流转及林木收储工作方案》,明确林地的流转费用依据立地条件、交通条件等因子登记划分为40元到100元/亩.年。林木收储费用依据树种、林龄、郁闭度、蓄积量等因子合理确定,原则上每亩林木收购价不超过5000元。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建立森林资源外业调查、评估单位备选库等方式,客观公正开展评估,指导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充分依托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低、贷款周期长的优点,贵池、东至已获贷款授信近30亿元,解决了传统林业发展主要靠政府发动和财政支持,促进了林业和政策性银行的深度合作。同时,贵池、东至成功争取2023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木材战略储备项目资金384万元;在用好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的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对接央企和大型企业,争取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2023年以来,省、市林业局先后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绿色大讲堂8期,全面系统提升林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今年7月份,市林业局召开全市营造林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培训班,聘请省林业局、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专家专题授课,组织市、县、乡镇(国有场圃)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50余人参加培训。同时,积极组织项目管理相关人员多次赴福建、江西、浙江及省内地市考察学习达100余人次。东至县聘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冯纪福教授为油茶首席专家全程指导,定期调研指导项目油茶产业发展,保证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建设质量。
三、存在困难及下步工作重点
在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中,我们也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到户后林权“碎片化”,林农对收储期望值过高,以及历史遗留林权纠纷,导致林地流转及林权收储等困难。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采纳您的宝贵建议,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全市国家储备林建设有序发展。
一是注重统筹推进。进一步稳定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专班,加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国家储备林建设列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对照总体规划,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和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形成政府主导、林业部门主抓、平台公司主建、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二是提升金融保障。从当前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储备林政策来看,要实行林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绿色融资建设国家储备林,是林业发展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下一步,进一步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沟通合作,加快贷款授信和贷款落实,加强和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全面做好项目资金保障。
三要加快收储进度。市、县林业部门加强对国家储备林项目的统筹和督促指导,密切与平台公司协作,指导平台公司加快储备林收储进度,同时着力打造储备林项目建设示范片,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力度。督促各县区、乡镇街道(场圃)、村统筹抓好项目建设,在依法依规、按程序办事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林地流转与林木收储工作。
四是推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储备林+”模式。一是大力发展“储备林+林下经济”产业。以短养长,重点发展九华黄精、食用菌等林下经济发展,以贵池区里山、棠溪,青阳县酉华、杜村、陵阳,石台县仙寓、大演、七都,东至县洋湖、木塔等中药材种植乡镇为重点,力争到“十五五”,发展九华黄精种植基地16万亩,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储备林+竹产业”产业。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着力抓好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同发展。力争到“十五五”,实现竹林面积60万亩,竹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储备林+油茶”产业。深入落实全市油茶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油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强力推进产业融合,实现油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到“十五五”,建设高产稳产油茶种植基地10万亩,实现油茶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四是大力发展“储备林+森林康养”产业。主动融入长三角,依托我市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通过储备林项目建设,让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力争到“十五五”,力争森林旅游年收入达100亿元以上。逐步实现国家储备林项目“国家得木材、地方得投资、农民得收入、企业得效益、社会得生态”的建设目标。
十分感谢您对我市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今后能得到您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市林业局林业工作站
联系电话:0566-2812082
池州市林业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