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
建设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
绿美江淮的令
《2024年安徽省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已经省委常委会会议暨2024年省级林长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
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勇当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勇当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勇当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忠实实践者,努力建设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绿美江淮,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此令。
安徽省总林长:梁言顺
王清宪
2024年7月14日
2024年安徽省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
一、聚焦“高颜值”绿美江淮,在实现“生态美”上迈上新台阶
1.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聚焦打造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充分发挥林长制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和定期调度,一体推进绿美江淮“十大行动”。制定《安徽省绿美江淮行动建设规划(2023-2027年)》和相关建设标准,打造绿美江淮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绿美江淮行动。持续推进“四廊两屏”重点工程建设,指导黄山市、六安市高标准建设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2024年,全省实施人工造林25.95万亩、封山育林110万亩、退化林修复70万亩、森林抚育200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庇护面积200万亩,实施省级森林质量提升示范项目119个;打造绿美村庄200个,绿美乡镇80个;建设口袋公园300个,新增改造提升城镇园林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城市绿道300公里以上;组织评选认定第三批“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等省级乡村旅游品牌20家左右。2024年全省绿化覆盖率从31%提升到31.9%。(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此项及以下任务分工均需各市组织落实,不再列出)
2.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落地实施。出台《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条例》。加强湿地公园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实施10处以上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稳妥推进黄山(牯牛降)国家公园创建,助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强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扎实开展森林督查、自然保护地及湿地违法违规问题排查。2024年自然保护地保护率从77.5%提升到79%。(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3.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启动建设安徽省人工繁育虎收容救助中心,建立完善专项管理制度。举办第43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加强安徽麝、大别山五针松等珍稀濒危野生物种及原生境栖息地保护,持续复壮扬子鳄等旗舰物种野外种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设安徽省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加强冬春季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和补偿工作,探索野猪猎获物综合利用。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违法违规问题排查。(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等)
二、聚焦“高价值”绿美江淮,在实现“百姓富”上取得新成效
4.用好森林“摇钱树”。树立全生命周期森林经营理念,制定《安徽省全生命周期森林经营实施方案》,争创全国森林经营试点省,向森林经营要效益。加大国家储备林建设力度,规范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树立“大食物观”,利用好森林蕴含的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油茶、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大力发展食用菌、林下中药材种植等,加快培育“林下经济+”新业态。(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5.用好湿地“聚宝盆”。积极开展湿地科学利用,充分挖掘湿地生态资源,发展湿地旅游新业态,开展湿地科普教育,统筹湿地保护修复、生态旅游和资源利用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湿地生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试点种植超级芦竹、巨菌草等兼具保护与经济价值的作物,推动生态治理、畜牧饲料和生物质能源的有机结合,拓展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6.用好碳汇“印钞机”。实施省级林业碳票制度,开展国家和省级森林碳汇试点,巩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搭建林业碳汇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智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团体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在经营模式、技术路径、碳汇计量开发、项目开发、市场交易、生态补偿、碳汇金融等方面先行探索,加快成果转化应用。(责任单位:省委金融办、省检察院、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
三、聚焦“高品质”绿美江淮,在实现“动力足”上取得新突破
7.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聚焦“林改四问”,出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1+N+X”工作体系。指导宣城市开展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推进“小山变大山”改革试点。加强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围绕森林经营、“国有+集体”“林票+碳票”等小切口突破,形成可复制典型案例。组织实施“百场带千村”行动,推动国有林场与村集体、林农开展合作营林,提升林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推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委编办、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
8.扎实推进林地占补平衡。加强用途管制,强化林地审核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出台《安徽省建设项目永久占用林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方案》《安徽省林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办法》,落实政府林地保护法定职责。科学划定、动态管理补充林地储备库,通过以补定占,实现林地占补动态平衡。探索林地占补平衡指标省级统筹和信用额度管理工作。(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
四、聚焦“高质量”绿美江淮,在实现“产业优”上得到新进展
9.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实施《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木竹综合利用、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3个千亿元产业和木本油料、苗木花卉2个超500亿元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开展油茶气象服务。完成油茶林营造任务26万亩。2024年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增速保持与全省经济发展同步。(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
10.加快推进“以竹代塑”。推动出台“以竹代塑”实施方案,以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抓好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支持竹产业重点市先行试点,开展省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
11.强化科技赋能。组织开展“人才林业行”系列活动,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在黄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用于森林防火工作,创新推进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试点省建设;积极探索开展松材线虫致病基因阻断技术和防治药剂研究,以关键科技“金钥匙”破解防虫“密码锁”。推进林草创新联合体建设,建设一批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持续推进林业科技特派员服务科技强林行动。(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2.提升金融保障。强化“双招双引”,优化招引流程,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林金融产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完善林权融资配套服务。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基金母基金,按规定和程序设立省级绿美江淮行动专项子基金。(责任单位:省委金融办、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
五、继续发挥林长制优势,提升林长履职效能
13.强化林长履职。建立重要任务提示单、工作建议函、监督检查“一单一函一检查”工作制度。创新林长履职方式,落实六项工作方法。强化市县林长重大重点工作的领办督办,协调林长“督导推进1项以上重点任务、牵头协调1项以上难点问题”。探索实施“林长制+林业重点工作”行动计划,建立“林长+河湖长”协作机制等。(责任单位:省林长办、省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
14.加快示范建设。坚持省域统筹、整体推进,扎实开展30个地方、66项林长制改革创新点建设,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整体水平。继续实行省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定点联系林长制改革创新点制度。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提升长三角区域生态建设协同治理水平。(责任单位:省林长办、省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
15.做实考核激励。强化2023年度全国林长制督查考核及省级林长制实施情况考核结果运用,指导各地查摆问题、补齐短板、改进提升。积极争取2024年在国家林草局林长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修订年度考核细则,优化考核指标,科学实施年度考核。持续开展第三方评估。组织开展年度林长制督查激励评选,鼓励各地真抓实干、创先争优。探索建立“林长制+政协监督员”机制,开展“政协委员走进森林”活动。(责任单位:省林长办、省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
16.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乡镇林业工作能力建设,管好用好各类生态护林员队伍,推动源头治理落地落实。加大对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做好全省推行林长制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国有林场道路健康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安徽省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林业场景创新工程。(责任单位:省林业局、省交通运输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数据资源局)
17.加强宣传培训。以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五周年为契机,集中宣传报道改革成效和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开发林长制专题讲授、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加大省林长制改革理论研究中心建设力度,加强理论研究。(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局、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