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林业局!
今天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池州市林业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800003280300W/202504-0001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池州市林业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市林业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4-30
废止日期:
市林业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5-04-30 14:46 来源:池州市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国土绿化提质增效。一是超额完成年度营造林任务以持续打造长江(池州段)最美生态廊道为主攻方向,超额完成人工造林2.1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4.05%。积极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省级森林质量提升示范片10个,完成森林质量提升35.0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23%二是“绿美江淮”行取得实效印发《池州市贯彻落实绿美江淮行动2024年任务清单》和《全市林业系统推进绿美江淮行动2024年工作方案》,多部门联动推进绿美江淮“十大行动”。全市新建义务植树基地21处,全民义务植树达21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2%。创建绿美村庄11个、绿美乡镇4个、绿美校园55个,建成口袋公园2个、城市绿道15.4公里“绿美江淮”行动各项任务均达到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三是国家储备林项目稳步推进。贵池区:一期项目已投资1.76亿元,完成营造林0.4万亩,山场勘测评估6万亩、林地流转收储2.4万亩。东至县:一期项目已投资1.2亿元,完成营造林1万亩、山场勘测评估12万亩、林地流转收储6万亩。石台县:项目规划面积60万亩,预计总投资62亿元,已完成项目总规及可研编制,并与特斯联科技集团合资成立平台公司。此外,全市创建全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 20(预计),创建率达40.8%,居全省前列。

(二)林业产业提升培优一是重点推进竹产业发展。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池州市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以竹代塑”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着力解决竹子下山难问题,加快竹制品初级加工网点建设,建成定向竹片厂15个,竹片定向年供应能力达10万吨。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鸿叶集团投资10.5亿元推进智能竹吸管加工中心建设,150台设备已投产,中车集团与鸿叶集团建设的首个循环产业园已建成投产。成功举办2024年安徽首届“以竹代塑”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50个年产5万吨竹智能循环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钻孔式竹制饮用吸管》团体标准、全国首台套全竹资源化热解成套设备公开发布。我市成功入选首批省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试点城市。二是加快发展森林+”特色产业。以示范项目引领林下经济发展,完成贵池区黄精林下种植等42024年省级财政支持项目。全市林下经济(林下种植、养殖)总面积达32.05万亩,产值达33.52亿元,同比增长约3.31%。元四村等7家森林康养基地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基地,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4保护地入选国家级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全市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69.3万亩,产值27.42亿元,同比增长2.53%三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全面摸排全市795家涉林企业运营情况,建立涉林企业库组织开展龙头企业增补认定工作,推荐金玉农、华药农业、平舍智能科技3家企业申报第九批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争取并实施总投资2531万元东至县2024年省级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引导企业“以商招商、靠大靠强”,全年林业双招双引项目18个(意向4个,签约4个,开工10个),合同金额达23.28亿,到位资金2.92亿。

(三)森林资源管理提档升级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完成全市林草湿普查工作,累计完成15.68万个图斑的地类认定。持续开展森林督查完成587个图斑的现地核实,依法查处涉林违法案件225宗。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网盾行动”“清风行动2024”等多个专项行动,收缴野生动物96只。创新野生动物义务监督员制度,聘任7名志愿者担任首批义务监督员。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全年完成林地项目审核审批107宗,使用林地定额254公顷,其中争取使用省级定额120公顷。严格落实林地“占补平衡”,建立先占后补机制、统筹平衡机制和补充林地持续核查机制,建设补充林地储备库1700公顷。二是紧盯有害生物防治。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松材线虫病集中治理专项行动、“护松2024”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死亡松树择伐清理1.14万亩、清理病死树0.41万株、打孔注药12.4万株。积极开展对美国白蛾、马尾松毛虫等其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综合防治。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3.3万亩(预计),同比下降0.2%三是守牢森林防火底线印发《池州市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建设实施方案》,划定各级防火网格2151个并落地上图,层层压实防火责任成功争取总投资2012万的池州市森林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完善全市林火预警监测系统、配备防灭火专业机具设备,进一步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联合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印发《池州市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年排查火灾隐患315处,受理案件17起,打击处理和教育人员2199人次,持续保持打击野外用火高压态势,全市森林火灾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四)保护地(湿地)管理提标严管。一是狠抓问题排查整治。先后开展6次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常态化开展分片督导联合排查,现场核实遥感监测线索核实4230主动发现问题28(预计完成,目前完成23个)历年涉林问题“回头看”发现反弹问题5个,整改完成。同时,狠抓存量问题整改销号完成20(预计完成,目前完成5个)省级以上层面问题验收销号。二是强化技防能力建设。投资1400万元,实施保护地能力提升项目4个,着力提升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能力。提档升级升金湖智慧监管系统,新增无人机巡护机场5个,实现自动化巡护和智慧化监管。初步建成贵池区十八索自然保护区、石台县秋浦河源湿地公园、安徽安庆江豚(池州段)自然保护区(预计年内建成)智慧监管平台,监管质效显著提升三是开展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共投资7100万元,实施2023年度、2024年度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扎实推进保护区生态修复和生态效益补偿,累计种植水生植物7400亩,拨付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650万元,统管圩口5万亩,并在圩口开展生态产业试点。同时,成功承办长三角湿地保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三省一市”林业部门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加强湿地保护合作共建。

(五)林业改革提效赋能。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池州市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各县区以竹代塑、林权收储、提升森林保险保障能力、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集体林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施“以场带村”行动、探索开展林地占补平衡、开展林下经济收益权试点等9项改革试点任务二是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制定林长制年度工作要点明确重点工作任务11项,8名市级林长联系重点生态功能区16处,联系基层林长28名,产业基地9个,林业经营主体11个,着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示范点、农村集中墓区综合治理、林下经济发展、高山水网建设等5个林长制改革创新点建设。

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和“四库联动”等重要论述精神,努力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长制改革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着力推动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以深化改革不断推动池州林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主要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3440万立方米严守全市6.7万公顷湿地保有量,湿地保护率达到53.3%,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49‰以下。

(一)持之以恒扩绿,在扩总量、提质量上见实效一是持续打造最美廊道。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廊两屏”建设决策部署安排,长江(池州段)经济带最美生态廊道建设收官战,实施增绿扩量10.43万亩(含油茶2.7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50万亩建设森林质量提升示范片20二是持续推进“绿美江淮”行动。全面贯彻省两办印发《关于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持续推进绿美江淮“十大行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2025年,打造绿美乡镇11个、绿美村庄4个、建成绿道18公里、口袋公园4个、绿美校园55个,建设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绿美人居环境。三是大力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贵池区、东至县国储一期首批各10万亩项目建设,力争2025完成10万亩收储任务东至县投资30亿元30万亩国储一期第二批项目正式启动。加快推进石台县、青阳县国储林项目建设前期筹备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二)深化改革兴绿,在促发展、惠民生上见实效。一是打造全国一流竹产业新高地。强化竹林资源集约培育,探索竹林收储经营模式,通过扩鞭繁育和退化竹林修复,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新增和流转优质竹资源面积1万亩以上全市竹林面积达65万亩立足全国最大的竹签、竹筷生产和出口基地发挥鸿叶集团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竹制品收储、智能加工、循环利用、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推进池州高新区“以竹代塑”日用快消品产业园建设,竹吸管产业园三期、平舍智能制造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至县南部山区、石台县东部山区、青阳县东部山区等3个分布式竹资源综合循环产业园项目建设做强竹产业集群,力争竹产业综合产值达40亿元二是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围绕长三角绿色有机林特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突出良种选育、高效培育、精深加工等重点环节,结合省级林下经济发展示范项目林业科研创新项目建立多花黄精育苗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推进九华黄精等名特优新林下经济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全市林下经济(林下种植、养殖)总面积达33万亩,产值34亿元三是积极发展林业碳汇。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林业碳票制度,积极推广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大力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实施,积极推进“集中收储、整体开发、统一管理、利益共享”开发模式,加快东至县梅城林场、青阳县南阳林场、酉华林场碳汇试点建设。

(三)坚定不移护绿,重监督、强管理上见实效一是严守保护地和湿地生态环保红线。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推进升金湖、九华山、齐山-平天湖等保护地总规编制。强化项目牵引,积极申报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探索社会资本参与保护管理新模式,谋划编制升金湖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推动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编制池州市湿地保护规划,建立全市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开展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升金湖、十八索、平天湖等重要保护地修复工程。探索实行自然保护地分级分类管理,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和湿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全力抓好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二是严守防火防虫安全防线。持续推进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建设,探索推进森林防火“五网一平台”(组织责任网、基础设施网、火险防控网、应急救援网、运行保障网+数字化平台)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建设火险因子检测站、无人机机站和智能卡口,提升网格化智能水平,打通森林防火的“最后一公里”。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重点推进森林防火智慧平台建设,建成市、县两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全市布设和接入420处视频监控,实现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全面提升监控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护林巡护等能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打好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收官战,拔除疫区1个、拔除乡镇疫点11个、减少发生面积2.7万亩、减少病死树1.9株。争取编制申报的投资3000万元的池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推进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检疫御、防治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马尾松毛虫、美国白蛾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监测和综合防治。三是严守森林资源保护底线。组织开展森林督查,打击毁林、破坏野生动植物、侵犯林草植物新品种权等专项行动,建立涉林案件会商机制,确保涉林案件处置到位。依法依规做好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优化林地审批流程,完善临时占用林地监管制度,持续推进补充林地储备库建设。完成全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推进省级种质资源库、省级良种基地、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力争申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1个(东至县花榈木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