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林业局!
今天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池州市林业局 > 主动回应
索引号: 11341800003280300W/202505-00001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池州市林业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胡蜂”除治技术规程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5-07
废止日期:
“胡蜂”除治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25-05-07 16:54 来源:池州市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胡蜂隶属膜翅目胡蜂科,俗称马蜂、黄蜂。这类昆虫攻击性强,一旦感知自身或蜂巢面临威胁,便会主动发动攻击。其蜇针能向人体注入毒液,引发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症状较轻者,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及瘙痒;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胡蜂筑巢时,通常会将咀嚼后的植物纤维与唾液混合,制成纸浆状材料。它们的巢穴多呈纸质,形态丰富,常见的有球形、圆盘形等,且常搭建在树枝、屋檐、墙壁等高处。

尽管胡蜂会带来一定危害,但在生态系统中,它们也发挥着控制害虫数量等重要作用。因此,需采用科学的防治与管理方法,在降低其危害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

一、物理防治

1. 人工扑打:当胡蜂数量较少时,可借助木板、羽毛球拍等工具开展人工扑打作业。此方法适用于蜂场等小范围区域。

2. 摘除蜂巢:针对位置较低、易于接近的蜂巢,可选择在晚上或雨天,胡蜂活动相对较少时进行摘除。作业人员需穿戴专业防护服,用编织袋将蜂巢套住,迅速扎紧袋口后取下。随后,将装有蜂巢的袋子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进行烧毁处理。

3. 糖水诱捕:取塑料矿泉水瓶,装入约三分之一的蔗糖水(蔗糖与水按1∶1比例调配),将其悬挂在胡蜂活动区域。胡蜂会钻进瓶口,掉入糖水中被淹死。

二、化学防治

1. 直接喷药:选用菊酯类等农药,对准蜂巢出口及巢外蜂群进行喷射。操作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避免对环境及其他有益昆虫造成污染。

2. 带药归巢:用捕虫网捕获胡蜂,在其胸部或腰部涂抹农药,或涂抹掺入农药的毒蜜,于黄昏时分将其放归蜂巢,从而使全巢胡蜂中毒。此外,还可使用“毁巢灵”。捕获胡蜂后,将其放入预先装有粉剂的瓶内,胡蜂振翅时会使药粉散布到蜂体各个部位。放蜂回巢后,便可污染整个蜂巢。

三、生物防治

可通过保护和利用胡蜂的天敌,如鸟类、蜘蛛等,对胡蜂数量进行自然控制,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开展胡蜂防治工作时,若遇到大型或危险性较高的蜂巢,切勿擅自行动,应及时联系专业防治人员进行处理,以免被蜇伤。一旦不幸被胡蜂蜇伤,需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胡蜂常见种类识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