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孝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3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2024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安徽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依据《安徽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10月25日,市林长办印发出台了《池州市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工作任务清单》,包含7项任务,13条措施。聚焦“林改四问”,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改革创新从“试点探索”向“多点突破”的转变,重点推进贵池区以竹代塑、东至县林权服务平台建设、石台县集体林木采伐、青阳县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等试点工作取得成效,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操作的典型经验。
一、关于引导和规范集体林权有序流转的建言
一是放活林地经营权,支持对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经营权可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发证,作为林权抵押贷款、申报林业项目、申请林木采伐及其它有关行政管理事项的凭证,目前已进入日常登记颁证阶段,实现林权确权登记颁证无障碍。二是支持林业大县开展集体林地延包试点,承包期届满再延包30至70年,家庭承包林地剩余期限10年以内的,发包方依法提前确认延包合同,以林地承包到期为起点起算并合理并合理确定延包期限保障。对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林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支持各地制定有尝推出制度。三是支持各县区依托国有林场、国有涉林企业组建国有的林权收储担保机构,采取市场化方式收储分散林权,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四是在东至县开展优化林权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建设政策咨询、林权交易、林事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林权服务平台,实现与不动产部门的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提高林权林权管理的信息化和服务效能。五是支持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前提下,依法合规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和利用一级国家公益林以外的林下资源、林间空地、林缘林地等,适度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目前已在青阳县开展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试点,积极支持发展林下黄精种殖。
二、关于扶持和鼓励发展集体林业经济的建言
一是借鉴宁国市“小山变大山”、歙县“一元钱大托管”等做法,在石台县开展试点实施封山育林工程,通过各乡镇各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股份性经营实施封山育林工程13000亩,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在石台县实施“国有+集体”场村合作造林1000亩,投资131万元,项目预计带动周边五个村务工增收约20万元。三是加强培育林业经营主体。建立795家涉林企业资源库,实施分类精准培育,推荐金玉农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鸿叶集团、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公司获评市优秀创新企业。四是落实林业生态保护补助。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保护等政策,2024年以来累计下达16776.8万元,用于补偿集体林产权所有者的管护成本,切实保障林农收益,稳定森林资源权属关系。五是支持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281万元,用于林区道路修缮、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改善林业生产条件,提升林改实施效率。六是加大林业产业发展扶持。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林下经济、木本油料、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和集体经济壮大。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一批懂林业、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林业相关专业,为集体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全市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148名,覆盖45个林区乡镇。
三、关于探索和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建言
一是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全市油茶三年行动方案规划2023-2025年发展油茶造林2.7万亩,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1.6万亩。目前油茶种植面积已由2021年的4.1万亩发展到8万亩,主要分布在贵池区梅龙、马衙、墩上、唐田,东至县龙泉、洋湖、官港、木塔、尧渡、东流,石台县小河,青阳县木镇等乡镇街道,着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富民、惠民、利民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二是积极支持“以竹代塑”。制定《池州市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四中心+N循环产业园”建设,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试点城市,获专项支持资金150万元。突出产能跃升,建成定向竹片厂15个、新增竹业合作社7个,竹片年供应能力突破10万吨。支持龙头企业鸿叶集团投资10.5亿元建设智能竹吸管加工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竹签、竹筷、竹吸管三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全市竹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同比增长26%。三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依托项目带动,实施省级林下经济示范项目3个,完成九华府等3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运行评估,青阳县建成千亩黄精标准化基地2个、省级种质资源圃1个,培育龙头企业10家,擦亮“九华黄精”品牌、石台县依托富硒资源建成林下西洋参基地千亩。四是聚力项目建设。聚焦九华山、九子岩、仙寓山、牯牛降、升金湖等5处生态旅游地、九华天池等7家森林康养基地等重点康养旅游资源,建成运营九华山洲际温泉假日酒店、尧渡河山水田园休闲度假区、硒世仙源康养美学度假中心等康养度假项目,目前正加快推进硒璟庄园文旅康养项目、和云住高端民宿和康养项目等文旅康养项目40个,谋划储备花筑奢文旅康养综合体、陵阳龙潭旅游度假区等项目20个。九华茶溪康养基地等15地上榜2024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健康养老目的地,仙寓山富硒康养旅游度假区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五是创新业态融合。以“养眼、养身、养神、养心、养胃”为核心理念,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修身养心旅游、老年休闲养生旅游等新产品,大力发展森林康养、避暑康养、运动康养等新业态,推出九华健康素食、石台生态硒餐等特色健康美食2套,引进温德姆、君澜度假、希尔顿惠庭等国内外品牌酒店6家,四季永逸大酒店入选五星级旅游饭店,东崖宾馆、聚龙大酒店获评四星级旅游饭店,培育乡村康养集聚区8个、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7个,九华老街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皖美金银牌民宿143家,青阳县(九华山)获评“皖美民宿集聚区”,打造全域康养产业体系。六是注重宣传引导。举办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暨池州养生“硒”游季、“春踏青、夏避暑、秋拾趣、冬养生”系列等特色康养主题活动200余场次,发布“来池州,睡个好觉”池州康养文旅品牌,组织拍摄新版池州市文旅宣传片,赴厦门等地开展康养旅游宣传推介20余场次,发布精品康养旅游线路30余条,涵盖“游乐+山水+美食+文化”等多元体验。池州康养旅游品牌宣传累计曝光量超1500万次,外交部多次向海外推介池州九华山和平天湖等优质资源,平天湖“天路”火爆全网。
四、关于探索和拓展林业融资新途径的建言
一是推进涉林信贷规模稳步增长。引导各银行机构给于涉林领域更多信贷资源,扩大涉林信贷投放规模,保障林业发展,目前,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51.22亿元,同比增长24.78%,较年初新增2.67亿元。二是创新涉林金融产品和业务。引导和鼓励银行机构推出林权抵押贷款,鼓励各地健全抵押林权快速处置机制,提高林权抵押率。截止目前已有建行、九华农商行、东至农商行、石台农商行、青阳农商行、石台农商行、东至扬子等6家银行机构开展此类业务,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01亿元。目前在青阳县探索开展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试点,下步结合计划开展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为林业企业和林农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支持各地积极探索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林票运行机制,通过林票将林地、林木等林业资源资产化,激活林业资源的价值,增强森林资源资产对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发展的吸引力。四是支持各地依托国有林场、国有涉林企业组建国有的林权收储担保机构,或者依规与民营企业合作组建混合所有制的林权收储担保机构,采取市场化方式收储分散林权,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目前其中农行东至县国储林项目审批5亿元,已投放3亿元,贵池区国储林项目审批9.2亿元,已投放3.36亿元。五是密切跟踪中央财政林业政策动态,加强与上级财政、林业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掌握资金投向和申报要求。针对林业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等专项支持。同时,强化资金绩效管理,严格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林业融资成本,提高林业投资的吸引力。六是拓展森林保险。与保险机构加强合作,统筹推进林业保险业务开展,推行“林长制护林保”,增加涉林保险广度和深度;提升森林保险保额,降低费率,扩大森林保险责任范围;为涉林保险提供政策补贴,提高农户和企业购买涉林保险的积极性;推出林木火灾、森林、茶叶种植、油茶种植、果树保险(A款)、国储林综合补充保险等13种涉林保险产品,我市森林保险政策险年保费收入达1577.54万元,为14.36万户次林农提供73.66亿元风险保障,覆盖率超96%。特色林业保险年保费收入1322.29万元,提供风险保障6.56亿元。将持续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险保障水平,为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业提供风险保障。
下一步,我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保护农民和林业经营者的集体林权益,不断增强生态保护、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供给,努力建设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的绿美池州。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池州林业的关心和支持!
办复类别: B类
联系单位:池州市林业局林改科 章昊
联系电话:0566-2811820
池州市林业局
2025年6月23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