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林业局!
林业概况 / 池州市林业概况

池州市林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基本思路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 发布时间:2015-06-18 15:13
[字体:  ]

 

池州市林业“十二五”工作总结

和“十三五”工作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在省林业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林业事业取得显著成果

一、池州林业基本情况

全市总人口162万,其中林区人口65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0%。呈“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国土格局,林地面积815.7万亩,是国土面积的65%以上,占全省林地面积1/8,森林蓄积量占全省的1/6安徽省重点林区之一,所辖三县一区均为省重点山区县。到2014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727.5万亩,森林蓄积量27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16%,林木绿化率63.61%,创历史新高。全市拥有种子植物155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32种。脊椎动物5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1种,占全省的77%,东方白鹳数量约占全球1/8。全市百年以上古树名木3943株。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升金湖、石台牯牛降),省级3个(贵池老山、十八索、青阳盘台),县级1个(东至紫石塔),总面积9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5%。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青阳九华山森林公园),省级3个(东至天台山、石台杉山、目连山),总面积21.59万亩。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个(秋浦河源、平天湖)。2013年,池州市在全省率先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二、“十二五”林业工作情况

(一)在全省率先创建成功国家森林城市。20117月开始,我市创森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引入“林水相依、林城相依”的先进理念,着力构建“一核、四级、三区、多点”的城市森林新格局。通过我局的积极工作,全市上下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创建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据统计,创森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实施重点绿化工程217处,栽植乔灌木1000多万株,绿化河流5条,改扩建市县级公园14个,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投入资金13.1亿元。20139月,在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我市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生态建设跨入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方阵”。

(二)造林绿化取得历史性突破。按照省林业厅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三线三边”工程总体部署,自2011年至20154月中旬,池州市人工造林达38.06万亩,其中一般社会造林18.39万亩,退耕还林6.75万亩、长防林2.38万亩、抑螺防病林4万亩,造林补贴试点4.99万亩,封山育林24.13万亩。建设森林城市1个、城镇22个,村庄213个,四林共建74个,森林长廊示范段188.6公里。五年来,全市义务植树2400万株,四旁植树3000万株。池青九快速通道等多条道路绿化荣获“全省绿色长廊工程建设精品路段”称号。青阳县获“全国绿化模范县”,青阳、石台、九华山获“安徽省绿化模范县(区)”等称号。全市有林地面积由“十一五”末的700万亩增加到727.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7.72%增加到59.16%;林木绿化率由62.23%增加到63.61%;林木蓄积量由2500万立方米增加到2784万立方米。2013年池州市局在全省地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考核中名列第一。2014年,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领导小组对全省各市考核中池州市名列全省第一。

(三)资源保护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着力加大公益林保护。“十二五”期间,全市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助的公益林面积达273.7万亩。

森林防火工作成绩显著。实行了市、县(区、管委会)、乡镇、村四级包干和林业局班子联系制度,护林员包山场地块和重点区域看护责任制。完善池州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实施细则》,制定出台《推进森林防火责任、信息、救灾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不断出新,广大市民防火意识进一步提高。防火投入不断加大,先后实施了国家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二期和三期项目,总投资2796万元。新建林火野外视频监控点25个,固定宣传碑牌1120块,专业队伍营房12座,物资储备库26座,购置无线电台297台、风力灭火机218台、灭火水泵34台、电动油锯99把、割灌机54台、扑火二号工具近4000把,建设生物防火林带320公里。森林消防队伍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制定下发《加强乡镇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建设专业和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49支,1269人;各种义务扑火队伍54支,近2000人,专职护林员1021人、兼职1613人。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42起,受害面积126.84公顷,森林火灾年均受害率0.07,低于0.5指标,如期实现“一控三确保”目标。

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网络建设不断加强,有效控制了松毛虫、杨树天牛、松材线虫病等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实施有害生物监测面积5000多万亩次,监测发生面积近100万亩,防治近70万亩。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加强枯死松树清理,做到及时监测、及时处置。定点加工松木8万余方。积极开展松褐天牛综合防治。开展了“绿盾”系列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全面完成黄山三道防线、九华山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等项目,总投资2800多万元。多年来我市没有发生大面积林业病虫灾害。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我市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的创建工作。完成长江中下游湿地网络中心安徽省分中心(升金湖湿地生态科普中心)的建设,继续实施升金湖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化项目、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多个项目。协助市政府完成《升金湖管理办法》制定和颁布。积极开展“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等主题宣传,组织开展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

“十二五”期间截至20154月,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春季行动”、“天网行动”、“2014利剑行动”、“雷霆行动”等专项行动,共查处各类森林案件2864起,其中刑事案件532起,行政案件2332起,收缴木材11698立方米,挽回损失2080余万元。完成森林公安派出所功能区改造,建设一级森林公安派出所1个,二级所5个、三级所9个。落实警务联防协作机制,与宣城、黄山和广德县签订了警务联防合作协议。

(四)林业产业蓬勃发展。全力培育绿化苗木、木竹加工、森林旅游等六大产业。20112014年,全市林业产值年递增30%以上,到2014年达201.12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森林旅游与休闲旅游业收入60.89亿元,接待量1347万人次。全市林业龙头企业达72家(省级以上34家),水果、茶叶、森林食品、木本油料、花卉苗木、竹木产品等产量稳步提升。全市拥有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15个(年新增5个)、全国驰名商标1个。一、二、三产由2013314029调整为31.535.732.8,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抓好典型引路。开展全市林下经济示范点评选工作,创建示范点37家,进行授牌奖励,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建立起苗木种植、生态休闲、林下种养、森林旅游等特色经济带,产值30.8亿元,占总产值的15.3%。省厅因此确定我市作为林业合作社和林下经济示范区上报国家局。组织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林下种植中药材、食用菌项目申报工作。

(五)林权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全市三县一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完成,我局与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正式签订会员制合作协议,正式引入省级林权交易平台。与池州建行在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再次签订了林权抵押监管协议。作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市之一,我市森林投保面积645.1万亩,综合参保率达92.16%,承保户145749户,保费收取1249.37万元,综合参保率居试点市首位。推荐石台县小河镇龙山村王效龙作为全国奋斗在林改一线的大学生村官典型上报。

(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市各地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数亿元,建设升金湖湿地生态科普中心1个(总投资29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林业站站房22个,森林病虫害检测检疫站16个(其中新建5个),森林派出所15个。全市国有场圃共争取国有林场扶贫项目、饮水工程等项目资金3500多万元。修建林区道路5公里,改造危房996户。预计2015年底可再解决国有林场3000余人安全用水问题。

(七)生态文化摆上位置。“十二五”期间,我市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及“防火期”等时节,组织展板和宣传车上街头和乡镇进行展示宣传,并派员到中小学讲解林技和护林防火知识。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期间,全市林业部门大力开展生态公益宣传。市主要领导在中央广播电台、人民网就池州生态建设接受访谈。在中国绿色时报、安徽日报等媒体进行反复、全方位宣传。编发创森简报,开展“八一林”等六林共建、“杏花节”、创森知识大赛,创森主题征文、全国生态摄影大赛、青少年生态主题演讲、杏树认种认养、全民义务植树、湿地日、爱鸟周等公益活动。重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办城市森林建设专题讲座。使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得到了广大市民积极支持与参与。

三、“十三五”林业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十三五”是新常态下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林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开创林权制度改革新局面,充分释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强大功能,发挥林业在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集约型经济增长、提升城市投资形象的重要作用,为我市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全市有林地达到7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 %,森林蓄积量达到2800万立方米,林业综合产值达到350亿元。

一是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继续保有“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开展森林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兴林抑螺林、封山育林、城乡绿化、自然保护区和全民义务植树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加造林投入,扎实推进宜林地的造林绿化进程。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有效提高造林成林率。加快推进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对重点生态脆弱区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石质山地继续开展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按照省、市工作部署,五年内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义务植树2000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00个。新建、改造绿化苗木基地5万亩,使基地总面积达15万亩。大力开展市民生态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通过“植树节”、“菊花节”、“茶叶节”、“爱鸟周”、“湿地日”、“森林防火期”等动广泛开展宣传,传播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绿色消费观,从传统的人际伦理向生态伦理进步。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森林增长指标考核制度,实行年度考核评价。

二是要大力开拓林业产业体系。一要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特色林业产业,培育产业新业态和增长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优势资源、促进转型升级。二要积极引导新型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林农、林禽、林药、林菌等复合经营模式,引导和鼓励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林间采集加工产业。加快发展森林休闲旅游和林业电子商务经济,打造一批知名的森林旅游和林业产品品牌。三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用足用活林业贷款贴息政策,集中扶持一批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四要研究制定全市“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积极研究谋划林业提质增效行动。致力于打造林业产业集群。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新业态和增长点,大力建设林业产业“六大基地、六大产业、四大集群”。“六大基地”即商品用材、工业原料、经济林、花卉苗木、竹林、药用林基地;“六大产业”即木制品、人造板、竹制品、森林食品、花卉苗木、森林和湿地生态旅游业;“四大集群”即木质家具、竹纤维制品、森林食品加工、生态休闲农庄等产业集群。力争2020年林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

三是大力推进林业改革发展进程。一要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林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要研究吃透中央关于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文件精神,按照省厅安排,积极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力求改革后资源不减、林场增效、职工增收、林区稳定。同时加强对国有林场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全面完成国有林场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确保项目实施成效。二要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搭建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加强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和林权流转市场建设,加强与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的合作。积极构建金融服务林业新机制。打开林业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联贷、林农小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的新局面。要积极推进森林保险工作,扩大商品林投保面积,完善森林保险相关赔付机制。

四是依法推进、完善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与管理体系。一要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严守“红线”,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额管理。充分发挥其依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职能作用。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非法征占林地、毁林开垦和侵占湿地现象。二要积极推进林业依法行政。规范林业执法,完善执法程序。要规范行政许可、处罚、收费、检查等执法行为,推行全过程记录。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加快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三要十三五”期间,我市继续以实现“一控三确保”(即森林火灾年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人员伤亡事故,确保九华山风景区和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安全)为整体目标,以推进森林防火责任、信息、救灾体系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责任,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大依法治火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提升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力争全市森林防火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四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确保每年完成省厅“四率”指标,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扩散蔓延势头。保持枯死松树常年监测清理、松材线虫病检疫检查和复检制度,东至、石台、青阳、九华山要加快松材线虫病巩固除治,保护松林安全。要加强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协作,从源头、运输和市场三个环节把关,切断有害生物的传播路径。完成黄山三道防线和九华山松材线虫病防治体系项目验收。督促九华山申报松材线虫病防治体系二期项目。组织指导全市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完成我市2个试点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工作。完成升金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和升金湖GEF项目实施工作,开展升金湖加入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五要加强森林公安各项工作力度。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重点抓好重特大案件的侦破和督办,强化林区治安管理与防范,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秩序稳定。加强森林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继续组织开展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再建设一级森林公安派出所的1个,二级所7个,三级所10个。大力加强第一警务合作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我市林区治安形势分析机制。把林地守住,把林子看住,把野生动植物资源护住。六要加大林业科技建设。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发展战略要求的林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和企业单位的联系合作,促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集中力量组织实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林业科学技术工程。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建立森林认证、林业生物安全管理等技术实施方案。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园。七要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和市委有关规定精神,强化纪检监察力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为民办事的“阳光”行政。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推进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起对林业重点工程质量督查和项目资金投入的稽察工作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