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建 阮孟玥)记者近日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从今年初起,保护区管理处联合安徽大学开展湿地碳汇研究,通过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吸收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充分发挥及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有效碳汇功能。
据了解,湿地碳汇研究以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基于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遥感碳监测技术体系,建成以地面通量观测为主体,以卫星遥感观测为辅助的湿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立体监测网络,提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监测技术规程和计量方法体系,对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固定、释放和封存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
同时,研究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碳通量时空演化规律、变化过程;分析水文、植被、土壤、微生物,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对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不同管理利用方式对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探索增加碳汇的技术措施和调控手段,提高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